探索、实践、成长 | 清徐县中小学教师教育科研能力提升培训心得体会
2019年3月13日,我非常荣幸地参加了清徐县教师科研能力培训。全县180多位中小学教师齐聚铁道大厦会议室,展开了热烈的讨论和学习。学习完之后,感受深刻、收获很多。我深深地理解到教育教研是教育事业的需要,是提高广大教师自身素养的需要,更是推进一个地方教育发展的需要。
活动中参与展示的老师,他们的课件制作非常精美,但我更多地感受到的是他们在课件制作背后的辛勤与汗水。专家老师提供的照片、视频、反思与体悟、课堂情境,无不体现出老师们在课题研究中的用心。
课题研究重在过程,它是漫长艰苦的一个过程,想要获得突破,就必须是踏踏实实地埋头苦干。在研究过程中肯定会走弯路,但这又是一个优化的过程,“痛并快乐”的成长过程。要经常研读相关的理论书籍、学习中期的精华理论、先进的理念,努力提高自我的修养,根据自己的教学实际,实实在在地对课题进行设计研究,如果不是用心做是无法深入的理解课题的主旨,更无法做到高效践行。
在学习中我了解到课题研究是科学研究最常见最基本的方式。课题研究的过程包括课题的选择与论证、制定研究计划、查阅文献资料等。课题研究是学校发展的需要,教师成长的需要。课题的原则一共有5个,那就是:方向性原则、科学性原则、过程性原则、合作性原则、推广性原则。课题研究的一般流程有选题、论证、成立课题组、申请立项、开题、制定课题实施方案、按计划实施研究、结题鉴定。
在课题研究中运用科学的方法,应具有探索性和创新性,继承性和积累性,重要性和可行性,合乎道德等特点。着眼核心任务,把握学科特质,缩小研究视角。关于课题研究的相关理论是比较多的。如陶行知“教学做合一”理论;新课程“过程性目标”理论:“过程本身就是一种目标”,体验需要过程,过程就是体验;刘惊铎的《道德体验论》相关理论;(美)库伯著,王灿明译的《体验学习:让体验作为学习与发展的源泉》相关理论等等,要多看多学。
事实上,课题是一座初步打开、尚待人采、生生不息的富矿,是一摞“虚”“实”相映、有效有益、异彩纷呈的成果。课题研究是一次众人献智、专家指津、“风暴”频起的盛会、一种贴地行走、且行且思、行思有获的样式。
资料应当体现真实性、典型性、充实性、特色性。作为一名一线教师,在教育教学、课题研究过程中,认真去做,用心积累,一定有所收获。课题研究有利于提升我的专业水平和理论研究水平,课题研究是教师走向专家型教师的必经之路,以后更要主动参与课题研究活动,为自己的教师职业发展奠定基础。